“抢跑”的人生真的能“赢”吗?看似骄傲的成绩,实则是以违背儿童教育规律得来的揠苗助长,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近年来,曝光频率颇高的“三年级效应”一词便是反面典型的体现。而“三年级效应”也正成为许多教师和家长的梦魇。
那么三年级效应究竟是什么呢?
它指的是,一些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接受了小学课程的相关学习,一年级时因什么都会时常开小差,到了二年级因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逐渐落后,三年级时这样的孩子就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读二年级常考100分,怎么一下跌到80分?以前都是言听计从,怎么现在都敢顶嘴了?明明报了培训班,怎么错误率还是这么高?本来挺爱阅读的,怎么连课外书都懒得看?别人家的孩子早放学了,怎么他留下补作业?过去没注意他有多粗心,怎么现在丢三落四?这些都是“三年级效应”的具体表现,“三年级效应”正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造成“三年级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过早的宣告胜利是惰性养成的开始
大家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也知道龟兔赛跑的原因是因为兔子“过早的宣告胜利”。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著名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在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等六个因素中,唯一可控的因素是努力程度。而龟兔赛跑中,兔子躺在自以为是的功劳簿上,逐渐丧失了努力的能力。
孩子们在童年期心智发展不完全,在一年级二年级时,因为过早学习轻松拿到好成绩,使他们特别容易变得懒散。而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每一步都需要扎扎实实,才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过早学习使大脑功能被“剪掉”
对于学前幼儿来讲,培养好性格、好情感、好习惯,以及积极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和主动性、责任感等,是学前教育的真正本质。孩子“单一化开蒙”太早,容易造成儿童大脑使用片面、单一。美国心理专家托尼•琳达的大脑修剪理论指出,长期单一化的智力学习,会使那些不常使用和不常活动的大脑区域细胞被“修剪掉”,长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必受影响,还会限制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充满想象力的美林幼儿作品——朱子墨《太空旅行》
学前教育存在误区
教育学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然而,很多幼儿园在教学中多采用知识性的灌输,功利化的小红花评比,导致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虽然一些幼儿园游戏设施齐备,利用率却很低,孩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非常少。尤其一些教师在授课中存在潜意识的引导,让幼儿回答标准唯一的答案。还有类似拼音、汉字的学习,更让缺乏专业经验的幼教老师可能“误人子弟”。
学龄前该学什么?
按照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学前阶段,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美林针对儿童五个领域所需要的七大经验,以实现幼儿天赋为教育目标自主创建了DSC课程体系。
1、DSC探究课程
DSC探究课程以区域的个体活动的形式为主。托小班以支持幼儿兴趣为主,中大班以项目探究为主。
2、核心素养课程
核心素养课程以小组活动和大组活动为形式,支持儿童运动、数学、科学、阅读、英语、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
3、人文经验课程
课程涵盖木工、纸工、纺织、DIY厨房等内容。通过将与幼儿生活中的活动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体验与生活相关的活动,积累人文经验,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并具备生活情趣的人。
4、MAX俱乐部
MAX俱乐部是幼儿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并由专业教师予以支持和指导的儿童社团型俱乐部。以兴趣为基础,向专业领域纵深发展,充分展现幼儿天赋。
5、无边界社会实践
无边界社会实践是让幼儿走出园所,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在丰富多样的实践中习得经验,培养幼儿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6、国际素养课程
通过国际游学、国际课程等多种途径,为幼儿建构通向世界的桥梁。拓宽幼儿视野,开放幼儿心态,让幼儿成为最中国的国际人,最国际的中国人。
针对幼小衔接问题,美林高瞻幼儿园设置了入学准备课程,从入学准备所需要的八大基础能力出发,充分考虑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异同,并结合始终保持幼儿对于人类文明探索的热情和积极的学习品质的根本目标,为幼儿顺利入学专门搭建的五位一体课程体系。
西方有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学前学习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知识与技巧性的东西,孩子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忽略了培养儿童的性格、人格,将最终影响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