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小孩有没有必要上幼儿园的讨论登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直言没有必要让孩子上幼儿园,有些网友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两极分化的观点,将幼儿教育问题再度推上了风口浪尖。
日前,《他乡的童年》六集全部播放完毕,这部一经播出豆瓣评分高达9.1分的纪录片,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导演通过纪实走访,深入了解到当地幼儿教育,用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他乡的孩子教育”。
芬兰的教育不鼓励竞争,日本的教育讲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印度有一套“快乐教育”的秘诀......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从来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我们只有不断摸索,总结出好的经验,留给我们的后人。
在花式“虐”娃的网红幼儿园,体验日本的集体式教育
在日本,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园,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当然,分离式焦虑也是不分国界的,面对孩子们的哭泣,妈妈和老师只能用耐心和关爱的方式去化解他们糟糕的情绪。
走进日本的莲花幼儿园和藤幼儿园,我们能看到许多差异的存在,其中的七个小细节,引人深思。
01集体练习
让孩子大声地回答问题、发出洪亮而有力的声音,可以说这家幼儿园是有些“吵闹”的,园长指出了这么做的用意——为了让孩子们不压抑自己的感情。
同时,通过让孩子们集体发出洪亮的声音,强调集体的协调性,让孩子们明白纪律的严格,将来能够主动自发地去遵守并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02可以攀爬的大树
一棵没有防护措施的大树,难免会让家长担忧:孩子们摔伤了怎么办?但是,很少有孩子因为爬树受伤,轻微的擦伤或许无可避免,但这也是孩子们的选择。
03不平整的草坪
看似无人打理的草坪,却是园长的有意而为之,杂草和野花会让草坪变得不够平整,看似给孩子们制造了许多不便,但正是这种不便,更容易引发孩子们的思考。真实和自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04沾满泥土的洋葱
孩子们亲自种的洋葱,不会打理得干干净净,而是以本来的面貌示人,或者有虫子,或者沾满了泥土,让孩子们去接触和体验,先看、再触摸,然后去感觉,再去想、去问,通过这样一个循环,让孩子慢慢体会,从而成长。
05关不上的门
根据孩子的力量,做成的无法随手关上的门,通过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没有做完整的事情,会给别人造成困扰,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养成严谨、做事有始有终的态度和习惯。
06溅湿鞋袜的水龙头
爱玩水的孩子们如何让他们拥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呢?秘密就在于取消水龙头下方水槽的设计,水阀打开水花四溅,就会打湿孩子们的鞋袜,能够有效且及时地帮助孩子们去自觉形成关掉水龙头的习惯。
07大自然亲密接触
孩子们亲自种的蔬菜,拥有自己姓名的小马驹......这些来自于大自然的礼物,是给孩子们最好的馈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夙愿,中国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因此,幼儿园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去适应未来社会的各项能力以及自身的天赋展现。
美林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从来都应该是以孩子为出发点,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才是教育应该带给孩子的结果。最后,一切以孩子出发,一切为了孩子,到底应不应该让孩子上幼儿园,相信每个父母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