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正在浏览:网站首页 > 品牌动态 > 行业资讯 >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中国教育体制“迫不及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

2018-08-16
        “目前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一位教育观察家发出如此感慨,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透露的一个信息。
        谈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顾明远说:当前,自然资源消耗持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深重、GDP迅速回落,目前的中国最急需的就是创新,创新要靠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机制。
        作为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的24位委员之一,顾明远明确指出,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之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经中央常委会议、政治局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变革一: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不公平
        2017年起,在高考招录中会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即,以后全中国的高考科目采用“3+3”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6科中选3科)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将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内容作为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从“招分”转向“招人”,打破了过去以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变革二: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
 
        改变中国高考几十年来文理分科带来的偏科、知识面狭窄、过早抑制学生可塑性等的严重弊端。
        “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让每个学生在全程12年的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高质量的阅读需要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语文重点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微写作题如下: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没有广泛的语文阅读积累是很难完成的。
        “此外,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
        举例:原来参加高考做数学卷子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
而语文、阅读的这一切将反映在今后所有高考科目中!
有趣的是,据了解,在北京,原来通过奥数掐尖来的很多知名重点中学正在前所未有地通过多种办法去迫不及待地提高那些奥数牛孩的语文和人文素养。
 
变革三:中高考将包含小学知识,学科无考试大纲
        “以后的高考、中考,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
        通过中考、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广度而不是难度,纠正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该掌握的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必须掌握,必须掌握的还要掌握牢固。
         降低学生平时学习负担,摒弃在全国普遍存在的9年义务教育畸形掐尖的严重现象,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年龄阶段正常、合理的教育环境,逐渐修补早已破坏深重的国家教育生态。
        为展现国家的决心和实施的力度,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全国上下中小学学校教材全都采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以对接国家教育的重大变革。
        “今后,主要学科的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哪个学生的知识越宽广、体系越健全而不是越艰深,哪个学生就会成为教改重大变革最受益的群体成员。
变革四:“高考指挥棒”将完全指向全面素质教育
1.分类考试,不再只用分数选人
        以后的新高考、中考不再完全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原来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选人,淘汰了太多本不该淘汰的“精英“,严重导致中国人口众多而成材率却明显偏低。
        “一个明显的改变是,新高考方案中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实行分类考试,也就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分开进行。
        一个人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去接受与之对应的高等教育。
        但是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老百姓普遍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他们总感觉职业院校低人一等,所以新高考方案中的分类考试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学校从幼升小便要开始注重培养兴趣
        中国今后的高考录取将完全改变旧有的录取模式,先取消三本院校,并逐步实施按照专业录取,改变一直持续至今的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分数线录取的方式。
        2017年先行试点新高考的浙江省,每个学生将可填报80个专业,就是要充分挖掘出每个考生真正的兴趣、特长、爱好等的方向,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2020年也已经正式确定采取这样的大学录取方向。
        要想给自己的孩子选到最好的专业方向,最大限度确保孩子从“成人”到“成才”再到“成功”,兴趣、特长、爱好的建立必须从小不间断发现、引导和培养,幼升小时就成为开始学校这方面教育培养的起点。
3.应试教育办学模式将被淘汰
        顾明远深刻指出,将来高考制度彻底改革了,应试教育的办学模式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新中高考改革最终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是管用的”这种观念,虽然改变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尤其是观念的转变非常困难。
        众所周知,中国的应试教育持续了几十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共同体,也培植了以应试教育为起点的多如牛毛的辅导机构,更形成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强烈而顽固的应试教育情节,全社会推崇应试教育的观念、力量、手段目前依然固若金汤。
        不过,既然中央最高层下了决心,从幼升小到高考史无前例地不断推出全方位颠覆性的重大变革以对接上教育的规律和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相信即便有最大的挣扎也难撼变革的总方向。
变革五:降低小升初选拔性
        偏重搞全面素质教育而放弃传统的应试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必然是降低小升初的强选拔性,使小学、初中教育逐步均衡并优质。其中有三大举措目前看是最见效的。
        第一,将普通小学纳入优质教育学校或教育集团并实现直升优质教育初中校;
        第二,强推贯通培养。不仅小升初有优质初中校直升,初中校的学生也会建立直升优质高中的机制,以北京为例,2018年就会逐步开始推进;
        第三,通过“校额到校”机制,让更多普通初中校的学生能进入重点高中校就读。目前山东青岛的校额到校比例已经达到了65%。
变革六:中国教育体制“迫不及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
 
        恢复高考40年,改革开放近40年,当时中国各方面人才曾极度匮乏,因此中国教育这40年来亟需“复制”大量人才,这种人才复制的教育培养机制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其重大作用。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层出不穷,从产出概率来讲远胜我们,应试教育是封闭的教育,封闭的教育难以造就开放的环境从而产生大量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教育的大变革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也时不我待。
        北京美林嘉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宇红认为:3-6岁幼年阶段,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与美林DS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十几年国际教育课程落地实践的过程中,美林教育与北京师范大学霍利岩教授、国内外专家学者、美林资深教育实践工作者,以美林教育学院和研发中心为引擎,美林教育近年形成并逐渐完善了面向未来的DS学前教育体系,围绕DS 教育体系搭建了课程体系、信息系统、产品体系、培训体系和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了“发现孩子的天赋,支持儿童成长”的面向未来、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及核心素养的美林DS教育体系。
         美林教育独特的“发现-支持”课程体系,是以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二十一世纪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孩子建构面向未来最好的成长力,帮助孩子在未来能够获得幸福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该课程体系的部分内容已经申报教育部未来学校课题计划。
        为了更好支持儿童成长,美林教育围绕美林未来人才成长计划,与国内外、海峡两岸众多顶尖教育机构、专家学者形成战略合作,集合全球优质前沿的教育资源、海峡两岸共建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国际认证的双学籍远程课程、丰富多彩的国际、国内研学体系,为孩子和老师提供国际化优秀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主要项目包括:茅以升基金会美林创客教育项目;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美林教育金丝结计划;斯坦福大学Design Thingking 研学课程;美国西部双学籍国际课程;海峡两岸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美林教育学生网页设计